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WWW.ZHSFW.COM

首页 > 篆刻

  • 赵之谦篆刻作品欣赏

    赵之谦(1829—1884),原名铁三,后改名益甫,中年后定名为之谦,字叔,别号有憨寮、支自、梅庵、冷君、悲、无闷。斋室名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等,浙江绍兴人。他在晚清艺坛上,是一位“诗、书、 ......

    2008-07-11 shxw 印坛人物 11573 ℃ 0
  • 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一、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

    2008-07-11 shxw 印学杂记 6883 ℃ 0
  • “日庚都萃车马”印略谈

    由于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发展,给印章的大量使用和普及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前提条件,由此而产生了战国时期印章艺术上的兴盛局面。其中,烙印的部分应用给印玺增添了多彩的内容。
    ......

    2008-07-06 shxw 篆刻创作 3516 ℃ 0
  • 从民族学的角度谈少数民族印章(四)

    (5)彝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起源于上古氐、羌集团中的一支。汉、晋时期的叟族、昆明族是彝族的直接祖源,唐、宋时期的乌蛮(元以后称“罗罗”)是其前身。分为云南彝族与四川凉山彝族两支 ......

    2008-07-06 shxw 篆刻创作 983 ℃ 0
  • 铁笔一生 鞠躬尽瘁

    日本篆刻界关东、关西两大派领军人物之一的梅舒适先生(关西)在引领日本篆刻艺术发展近半个世纪后,3月17日在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会上郑重宣布,因高龄体弱的原因,在完成今年第二十三届日本篆刻展的重任后将 ......

    2008-06-27 shxw 印坛人物 2491 ℃ 0
  • 大漠里的胡杨林——张鸿林和他的篆刻

    我认识张鸿林是在1984年,那时我刚刚获得了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的一等奖,一时间爱好者求教的信件纷纷涌来,堆满了案头。我只能从中选择基础较好且风格相近的印拓给予点评。其中有一封从新疆寄来的印拓, ......

    2008-06-27 shxw 印坛人物 2318 ℃ 0
  • 吃甜食的蚂蚁 ——徐庆华

    这个题目有点海派,用在篆刻家徐庆华身上并不十分贴切,因为徐庆华长着一张端正的有棱有角的国字脸,他的篆刻饶有方正色彩,尽管他生长在上海,而且工作在“上海滩”,具备了上海人的所有文化特征,更具备了 ......

    2008-06-26 shxw 印坛人物 1409 ℃ 0
  • 西泠入协纷争背后的“上”与“下”

      杭州孤山之西、白堤之畔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百年来独揽西湖之幽,加之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大家历任社长,使其愈显超迈、清逸。但前不久“西泠印社欲加入群众性普 ......

    2008-06-25 shxw 印学杂记 879 ℃ 0
  • 评估与展望——当代篆刻发展臆说

    就印章发展史而言,学界早已有“两个高峰”的共识,即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在当代篆刻艺术复兴的初期,尚有着明显的承袭前代两个高峰的痕迹,但由于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加之篆刻艺术所具有的相对纯粹的特性 ......

    2008-06-24 shxw 印学杂记 649 ℃ 0
  • 先秦文字入印的审美探索

    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和审美格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业已形成。传统造型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复古情节,是寻找本民族文化意识的精神之旅,篆刻艺术亦是如此。

    一、陶文——残泐之美 陶文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 ......

    2008-06-24 shxw 印学杂记 1279 ℃ 0
  • 左刀右笔成绝响 人间已无金陵王——怀念王一羽先生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王老的年龄相差60多岁,是实实在在的晚辈。虽然中学时代和王老的孙辈是同学,但我真正接触到王老一家已经是2002年以后。其时王老身体已然不好,长期住在医院,我一个后辈末学 ......

    2008-06-20 shxw 印坛人物 1812 ℃ 0
  • 从民族学的角度谈少数民族印章(三)

    (五)公元1271年~公元1949年
    即元、明、清、民国时代。
    这一时期,蒙古族、满族等发展迅速、走向强盛;西藏归入祖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形态进一步巩固。
    进入19世纪,国力衰退。而各民族在反 ......

    2008-06-19 shxw 篆刻创作 2129 ℃ 0
  • 从民族学的角度谈少数民族印章(二)

    (8)氐:氐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自冉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十六国时期,氐族曾建立过前秦、后凉、武都、武兴、阴平及前、后仇池国七个地 ......

    2008-06-19 shxw 篆刻创作 1766 ℃ 0
  • 入古出新 风规自远|读傅其伦刻苏词《赤壁怀古》

    目前印坛有这么一种怪现象,上海人不刻吴昌硕,扬州人不刻吴让之,安徽人不刻邓石如,一窝蜂地“创新”。须知“能知古始,是为道纪”(《老子》),不知古往今来的创作规律,虽是隳突乎南北,叫嚣乎东西,呐 ......

    2008-06-19 shxw 印学杂记 994 ℃ 0
  • 鞠稚儒:一个创造奇迹的篆刻家

    鞠稚儒,很难找到相同名姓的一个名姓,他搞篆刻、搞书法、搞诗词、搞收藏、搞主持、搞交流、搞推销,搞什么像什么,搞得有品位,有高度,有后劲。我的篆刻启蒙老师胡周勤偶然读了《长风2007春季暨首场拍卖会 ......

    2008-06-10 shxw 印坛人物 2530 ℃ 0
  • 从传统中化出的杨剑篆刻

    从篆刻艺术的本体来赏读杨剑的作品,他在章法、字法、刀法等几个方面广收博纳传统精华,融入了自我的真性情。
    首先,杨剑的篆刻作品章法,一直是在历代印制上吸收营养。他的印作或拟古玺、或拟汉印、或 ......

    2008-06-10 shxw 印学杂记 1147 ℃ 0
  • 也谈篆刻创作中的造字问题

    早些年,徐正濂先生曾发表过《谈造字》和《再谈造字》等文,提出了篆刻中造字的四条理由:一是文字发展史就是造字的历程。二是标准篆字不敷应用,篆刻创作有造的必需。三是我们现在的正字标准本身不严谨,前 ......

    2008-05-27 shxw 印学杂记 1 ℃ 0
  • 感受孙慰祖

    韩天衡老师把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形象地比喻为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双翼,惟有如此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在当今篆刻界,孙慰祖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丁亥六月,家洪送我一本孙慰祖的《可斋论印三集 ......

    2008-03-06 shxw 印坛人物 1077 ℃ 0
  • 静雅方寸间

    静雅方寸间

    自古艺人,好以“石”名,而印人尤甚。邓石如、齐白石皆为一派宗师。概石不能言,最为可人,可雕可琢,达人情性。篆刻小技,而于方寸间能通大道,故引无数人汲汲于此焉。南昌张建华,印人也,字伯石,以“博 ......

    2008-03-06 shxw 篆刻创作 2280 ℃ 0
  • 陶瓷印创作谈

    我刻陶瓷印于偶然,经多方探索,觉得陶瓷印质朴、典雅,装饰性较强。刻陶瓷印要经制坯——晒干——打磨——刻制——上釉——烧制等一系列工序,也可以制成各式各样的钮,如花鸟、人物、飞禽等。也可刻些浅浮 ......

    2008-01-18 shxw 印学杂记 254 ℃ 0
  • 始知真放在精微——说说我刻的小玺

    690){this.width=690;}" border=0>
    苍龙
    在篆刻创作中,同一风格中多重面貌的展示,是我们在审美思想驱动下的自觉选择。 “苍龙”的配篆就比较杂乱。“苍”取法金文,“龙”取自当代篆刻家李刚田先生的 ......

    2008-01-11 shxw 篆刻创作 1627 ℃ 1
  • 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

    在当代篆刻艺术发展里程中,’96全国新概念篆刻展是一个里程碑标志。10年之后的今天再去审视“新概念篆刻展”发现,“流行印风”的主力干将,差不多10年前已经聚集在新概念旗帜之下,“流行印风”理论上零散 ......

    2007-12-28 shxw 印学杂记 303 ℃ 0
  • 苏州篆刻源流

    苏州,历史上曾被称为“吴门”、“吴郡”、“吴中”“吴下”。明代曾产生了“吴门画派”、“吴门书派”,清代又出现了“四王画派”等。不仅如此,苏州的篆刻艺术亦源远流长。自宋元文人积极参与篆刻艺事以后 ......

    2007-12-24 shxw 印学杂记 429 ℃ 1
  • 放在篆刻发展史的坐标上来考问

    赵明 别署弥坚。斋号若英堂、沐芳斋。1964年5月出生于江苏高邮。中国书协会员、职业书法篆刻理论家。
    作品获六届中青展三等奖,入展全国三、四、五届篆刻艺术展,第八届国展,第二届扇面展,首届国际 ......

    2007-12-14 shxw 印学杂记 232 ℃ 1
  • 卧斋仿秦印记

    丁亥长夏,余避暑于杜村。摹秦汉古印,读阳明先生书。先生常以树设喻,至为亲切。
    树植之数年,去枝干之芜杂以趋正,所留者止乎数条。一岁之所长,所存者复有多少?常羡巨木之巍然,时叹灌丛之不修。反 ......

    2007-12-12 shxw 印学杂记 441 ℃ 1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