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和审美格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业已形成。传统造型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复古情节,是寻找本民族文化意识的精神之旅,篆刻艺术亦是如此。
一、陶文——残泐之美
陶文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半坡、姜寨、北首岭陶器刻画符号。
陶文线条柔美丰润,简率而能出奇制胜。
“事事喜庆”印取陶文疏密、残断姿态。
二、甲骨文——冷艳之美
或许甲骨刻辞始终笼罩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使其整饬瘦劲的书风具有一种“神秘”的冷艳之美。
“终身为大众”印以甲骨文入印,掺以书意,或可一观。
三、金文——浑厚之美
先秦吉金,国之重器。金文线条婉曲,笔道饱满;结体气势恢弘,意态自如。
“事在人为”金文印,取欹正错落,疏密相间之势。
四、钱币文——疏朗之美
钱币题铭始于战国,齐、鲁、燕、赵、楚、秦等国书风虽然有地域特征的不同,但开阔疏朗的时代特征却有相通之处。
“古都新城”印以钱币文入印,布局穿插避就,力追古风。
五、石鼓文——遒朴之美
唐张怀瓘《书断》赞石鼓文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猎虎射兽”印取石鼓文雄浑气势,力求遒朴之美。
六、简帛文——律动之美
《墨子·非命》言:“书之竹帛,镂之金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秦简帛墨书大量出土,尤以楚地为盛。
楚简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极富旋律之美。
“宠辱不惊”印取法楚简,注重线条流动、节奏之变化,或有楚风。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