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西泠印社今春挑战历代名砚

兰亭书童 2007-06-28 艺术市场 评论
       日前,西泠印社在上海希尔顿酒店举行了本年度春拍的巡展,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100余方各式砚台更是令诸多人士聚焦于此。

    西泠印社自2005年夏天杀入拍卖市场以来,其每一次大拍都会带给业内不小的惊喜,本年度春拍也不例外。除了其传统强项近现代书画和古书画专场中仍有不少名家佳构与藏家见面外,西泠本季还将着重打造内地首场历代名砚专拍,分外耀眼。据悉,西泠此次大拍将于7月21日至22日在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大饭店举槌,提前3天预展。


  首个砚台专拍令人注目


    近几年来,砚台在国内拍场时有出现,并且总是有不错的表现。早就有专家预言,名砚将逐渐走俏拍场。放眼历史长河,砚台遗珍无数,其文化含量和经济价值都不言而喻。但是,迄今为止,几乎还没有一家拍卖公司为砚台做过一场专门的拍卖,这不得不说是艺术品拍卖的一大遗憾。


    西泠印社与砚台就像西泠印社与印章一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古老的砚台见证了5000年文明传承,一部砚台史记载的正是华夏文化的辉煌。此次,西泠印社经过深思熟虑推出国内第一个砚台拍卖专场,118方各式砚台,件件都有可称道之处,相信会成为今春拍台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了解,砚台的历史相当久远,通常说法是在战国时期出现了较为规整的文书工具以后才出现了砚台。但是如果继续往上追溯,砚台的雏形似乎在新石器时代的上古社会里已经出现,比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就是将红黑的色彩用笔绘于陶器之上,而要从事这种彩绘,必须使用工具。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就有石磨盘、石磨棒等遗物出土,陕西宝鸡仰韶文化遗址也出土了一方新石器时代的双格“石砚”。这是砚台的雏形,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


  砚台被普遍使用是秦汉时候的事,至东汉魏晋,基本趋于定型。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和纸张的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了砚台的发展。之后,历经唐宋元明及至清代,砚台伴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演变,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而被逐步文人化、艺术化,成为文房四宝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


  历代名砚汇聚一堂


    本次西泠印社推出的118方各式砚台,年代不一,形制多样,材质精良,品色俱佳,蔚然汇成名砚大观。其中许多砚台,或名人所用,或名人所铭,或名人所藏,内涵外延极为丰富。


    吴昌硕、铁保、翁大年铭端溪合同砚是本专场的最大的亮点之一。这方砚台为长方形,尺寸为11.4厘米×7.4厘米×1.8厘米,色棕红,质温而腻,细润坚致。砚池与砚堂各为一区,比例合宜。通体围绕“合”、“同”二字展开布局,一大一小,对比鲜明。砚侧有铭,一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的铁保行书铭,一为清代大篆刻家翁大年的隶书铭,内容为记事述理,原配酸枝红木天盖上有阴刻吴昌硕行书五言古诗。通体书精铭立,刻工称绝,堪称砚中极品。


    另一件“长生无极”汉瓦砚也是难得的佳品。此砚台瓦呈半圆形,长与宽为17厘米×51.5厘米,瓦当直径17厘米。全器古朴典雅,完好无损。砚有原装旧木盒,刻隶书“汉长生无极砚”六字,为当年梅王阁高家(高鱼占、高野侯、高络园)旧藏。


    值得一说的还有九龙祥云规矩端砚,砚呈规矩形,尺寸为10厘米×10.6厘米×2.9厘米。色紫,质润无杂。通体满工刻龙纹,四侧两两相对为双龙戏珠;砚底内圆外方,方框内有祥云环绕,圆极规准,内刻海水五爪立龙,龙姿威猛,栩栩如生。此砚有皇家气象,纹饰繁而无琐,浮雕刻工精细,即使一片龙鳞也耗费了许多我工,难得一见。


    此外,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也十分精美。此砚为长方形,尺寸为16.5厘米×11厘米×2厘米,色微紫,质温而腻,有雨淋墙、青花、火捺等石品。此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张锦芳(号药房)抄书之砚,四侧有铭叙其事。此砚后来流入日本,归藏日本当代大书法家小林斗庵,甚为稀罕。


    一同付拍的梅景书屋铭大西洞端砚为长方抄手砚,尺寸为16厘米×9.6厘米×2厘米,色呈猪肝色,石质细腻。砚侧楷书铭“眷恋雨润云温。片玉拜新月词句,乙卯春日题。”字迹娟秀,铭文蕴藉。砚底铭“梅景书屋吴湖帆、潘静淑同珍书画佳研”。此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当年用砚。吴潘夫妇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当年海上画坛是出了名的,夫妇俩刻有多方合名章(其中数方是潘静淑去世后吴湖帆追刻的),并钤于他们共同收藏的作品上。但是两人合铭的砚台,这是第一次看见。砚铭刻于1939年春天,3个月后,潘静淑因患阑尾炎延误诊治而病故,这方砚台及其铭文成了吴潘夫妇恩爱一生的永远见证,相信会得到藏家的珍爱。

Tags:今春   历代   挑战   西泠印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