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纽约的风向

兰亭书童 2007-04-09 艺术市场 评论
      纽约,作为全球艺术品交易的中心地位自战后而迄今从未旁落。据法国的Artprice网站所提供的最新调查报告,目前艺术品拍卖的全球前10名(TOP10 Art Auction Places)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瑞士、瑞典、香港。其中排名第一的美国占有了42%的全球市场份额,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英国28%的市场占有率。而纽约更是美国巩固与拓展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力量,为此在深入拓展那些固有的艺术市场领域之外,各种新兴艺术市场和新兴艺术项目也成为了苦思冥想的“纽约客”们饥不择食的“盘中餐”。

  据2006上半年《纽约时报》的一份特别报道所载:自2004年10月起,香港苏富比已经连续3次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而成交金额则分别达到了295万美元、527万美元、901万美元,呈现翻番式的市场发展态势。有感于此,纽约苏富比的高层迅即决定将此项目直接放到纽约来做,因为他们相信这个项目一旦进入全球收藏家的视野,再加上来自中国的买家力量,则会取得较现在更好的市场收益。

  事实上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一向以“稳健”著称的苏富比采取了一种“均沾”的策略,即从中国出发,加入日本、韩国,而构成所谓的“亚洲”概念。2005年6月,纽约苏富比成立了名为“当代亚洲艺术部”的新机构单元,由东亚背景的张小明(Xiaoming Zhang)、Sachiko Hori、Natsuko Hidaka,以及西方背景的Meity Heiden 、Joe Hill组成团队,部门主管为张小明。2006年 3月31日,纽约苏富比正式推出了“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共有245件上拍,其中来自中国的就有180件,占到73%。拍卖结果可谓十分理想,因为预估成交金额在600万美元至800万美元,而实际成交金额达到了1323万美元;此外拍卖流标的作品只有25件,专场的拍卖成交率达到了90%;中国当代艺术也被外界称之为“大赢家”,不仅成交作品的平均价格线有了大幅地提升,同时还包揽了拍卖成交价格的前三名,而排名第一的张晓刚以近百万美元成交更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

  最新的结果

  3月的纽约所引发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风暴,经香港而迅即在国内蔓延开来,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全面暴涨、市场急速升温、对后市发展观点不一的现实背景下,9月20日纽约苏富比再次推出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就尤其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关注。

  纽约苏富比9月20日推出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虽然拍卖仍被安排在日场时间(day auction),而非代表着更受尊宠的晚场时间(evening auction),但预展的地点还是在苏富比充满阳光的第十层展厅,并有长达5天的预展观赏时间,以备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欣赏观摩。

  纽约苏富比9月20日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仍延续了春季的拍品结构,并形成了中国、韩国、日本3个相对拍卖单元。整个拍卖专场的拍品数量达到了304件,较之3月有了24%的拍品增量,而其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仍以221件的上拍量,维持着73%的绝对优势。

  9月20日下午结果终于出来了:全场的总成交金额为1735万美元,全场拍卖成交率为63%。从这一结果而言,可以发现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成交金额整体增加412万美元、增幅达31%的同时,拍卖成交率则下降了27个百分点,回落程度较为明显。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这种现象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9月20日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主要有3个不同的拍卖单元组成。在全场304件拍品中,中国有221件上拍、日本有38件上拍、韩国有45件上拍,各占总上拍量的73%、13%、15%;在全场194件成交量中,中国有152件成交、日本有22件成交、韩国有20件成交,各占总成交量的78%、11%、10%;在全场1735万美元的总成交金额中,中国部分为1628万美元、日本部分为52万美元、韩国部分为55万美元,各占总成交金额的94%、3%、3%。通过这一组数据的比对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部分是以占总额73%的上拍量而实现了占总额94%的成交金额,呈现出某种正向的结构关系;而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不仅在上拍量上处于下风,更在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等多项指标上对全局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因此,9月20日“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在成交金额方面的出色表现,归功于中国当代艺术部分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对“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成交率的数据研究我们同样发现,全场的成交率为63%,其中中国部分的上拍量为221件,成交量为152件,成交率为68%,略高于全场平均水平。日本部分的上拍量为38件,成交量为22件,成交率为58%,韩国部分的上拍量为45件,成交量为20件,成交率为44%,均低于全场平均水平。或许人们会据此将全场成交率的走低归咎于日、韩,然而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全部。事实上正如前述的结论,日、韩的部分由于在量上的相对劣势,因此对于全场成交率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而单纯从上拍221件、成交152件的数据来说,中国部分不仅自身出了问题,并由此对全局产生了负面性的影响。

  苏富比的失误

  与3月的情形相较,我们认为9月的纽约苏富比起码在中国部分有两大失误。

  第一,其决策层或许试图营造一种历史性的整体效果,或许是为了照顾到港台区域的收藏趣味,而过多地加入了像常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老油画家的拍卖内容;而关于中国水墨画的内容列入,则不仅搞乱了整体的面貌,同时也体现出决策层在此领域尚缺乏足够的专业水准。而这两部分的拍品,既奉献了仅仅41%的成交率以及24件流标作品(占中国部分流标总量的1/3以上),大大地拉低了中国部分乃至全场的成交表现;同时,也各自贡献了一段相对沉闷的“不入流的东西时间”,而拖累了全场的买气。

  第二,对于重要拍品的价格估核,出现了不约而同地明显“高估”。的确,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增长迅猛,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拍卖行专家的价格衡量标尺;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影响的还有那些卖家,“他们现在开出去的价钱都是天价”,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但是从本场拍卖而言,对岳敏君、方力钧等乃至更年轻的艺术家们的估价失准,是导致部分作品流标的重要原因。

  至于其它的失误,还包括在张晓刚、方力钧拍卖等具体方面。我们无意指责拍卖行着眼于赢利的任何策略,然而有感于张晓刚在3月的大卖,而一下子在9月推出了7个标的,共9张作品,纽约苏富比不免有“借势抢钱”之嫌,给人印象也有“短期行为”之感。再以方力钧为例,本次共上拍了6件作品,其中4件油画,2件版画,个人的上拍量也明显偏多而缺乏控制;而除以35.2万美元成交的《2001.9.23》之外,无论是版画作品的定价,还是其余的油画作品的定价,都存在着普遍的偏高,如其中的版画价位一件在7-9万美元,一件在3-5万美元,而最终则导致这些作品的流标。

  新的趋势

  如果撇开国别的限制,“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品从作品的属性上,大致可以分为平面绘画作品、立体作品以及新媒体作品。平面绘画作品主要涵盖二维平面的各种绘画类作品,譬如油画、版画、水彩等;立体作品主要包括雕塑以及各种立体装置作品;新媒体作品主要指照片、影像等作品。

  从目前现状来看,“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无疑仍立足于平面绘画作品。在上拍总量的304件作品中,平面绘画作品有204件,以67%的比例独占鳌头;在1734.788万美元的总成交额中,平面绘画作品的成交金额为1407.928万美元,占到了81%的份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亚洲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客观面貌。然而通过更细致的数据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在全场204件平面绘画作品的上拍量中,中国以163件拍品而占80%的份额,日本、韩国分别以20件、21件拍品而各占到10%;在全场130件平面绘画作品的成交量中,中国以110件而占85%的份额,日本、韩国则分别以12件、8件的数量而各占9%、6%;在全场平面绘画作品1407.928万美元的成交金额中,中国以1353.064万美元而占到了96%的份额,而日本、韩国以30.924万美元、24.94万美元而处于在2%左右的份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代平面绘画作品在亚洲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中的优势,而基于这种优势遂又支撑住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此领域的全面优势。

  以平面绘画作品的数据与总量相较,中国、日本、韩国则分别占到了各自上拍量的78%、53%、47%,占各自成交量的72%、55%、40%,占各自成交金额的83%、60%、44%。可见平面绘画作品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至关重要,而相对而言日本、韩国则有所不同。

  日本、韩国的不同之处即在于非平面绘画作品的领域。譬如说日本,立体作品与新媒体作品的上拍数量为18件,是日本总上拍数量的47%;而韩国,立体作品与新媒体作品的上拍数量为24件,则以53%的比例高居榜首。这些数据反映了立体作品与新媒体作品的创作已经成为日、韩的创作代表,并且深得国际收藏界的关注。而这种对立体作品与新媒体作品的关注趋势,也在近期欧美艺术市场中得到越来越明确的反映。

  事实是在中国,既不缺乏这一领域的艺术实践,也不缺乏这一领域的佼佼者。隋建国、展望、艾未未、张洹、吴山专、洪磊、洪浩、黄岩等人在本次拍卖活动中的成功,不仅已经说明了一切,甚至也完全形成了在此领域对韩、日的“包夹”之势。

  以新媒体为例:中国以37件的上拍数量而占新媒体上拍总量52件的71%,以24件的成交数量而占总成交量34件的70%,以108.52万美元的成交金额而占新媒体总成交额127万美元的85%;

  以立体作品为例:中国以21件的上拍数量而占立体作品上拍总量46件的44%,以18件的成交数量而占总成交量30件的60%,以166.44万美元的成交金额而占立体作品总成交额199.86万美元的83%。

  在当今的艺术市场中,掌握趋势就是掌握了命运,而纽约9月的阵阵来风似乎已经告诉我们一些渐强的趋势或讯号。然而不管怎样,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而言,应该进入冷静、理智而深入思考的阶段。

Tags:纽约   风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