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WWW.ZHSFW.COM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白煦:关于书法艺术

    白煦:关于书法艺术

    关于书法艺术
    白煦
    时至今日,发展到当下的书法艺术早已成为独立的,供人欣赏的纯艺术了,除了识读,其记事功能也日趋淡化和逐渐消失了。
    因此,当代书法人和书法面临的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1 ℃ 0
  • 刘洪彪:书法创作不是模仿秀

    刘洪彪:书法创作不是模仿秀

    刘洪彪 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5 ℃ 0
  •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 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导师,河南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习篆散言
    刘颜涛
    学习篆书,学习古文字书法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88 ℃ 0
  • 坚持书法批评的学术性

    坚持书法批评的学术性


    近二十年的书法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基本上建立起了当代书法理论体系的框架,一些长期困扰当今书法发展的问题从理论上也得到解决。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错误观点,制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7 ℃ 0
  • 当代中国书法学术研究的误区

    当代中国书法学术研究的误区


    80年代以来的书法热,产生了书学研究日益繁荣的好现象,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文章汗牛充栋,数量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但若仔细地加以审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繁荣的背后掺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4 ℃ 0
  • 学术书法导论

    学术书法导论



    当人们通达学术书法原理后,便可寻觅到登入书法艺术巅峰的阶梯。首先感觉到的是高不可攀书法艺术顶峰原本是有迹可寻的,一切尽在深入浅出登峰造化之中。
    原本一切最神秘的东西正是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4 ℃ 0
  • 学术书法体系解读

    学术书法体系解读
    一.概述
    学术书法体系,是以学术性书法理论和学术性书法创作为主导在书法学科具有始创性的通用学术体系。其主要特点是:1.突出书法科学理论与书法科学创作的学术性功能。2.形成一个通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6 ℃ 0
  • 从学术书法角度评析当代书坛现象

    从学术书法角度评析当代书坛现象

    书法尚“丑”、尚“美”或“原生态”等的论辩可以说是中国书坛近年来最热门话题,用沸沸扬扬和白热化来形容似乎不为过。这当中既有各派各自述己见的自我张扬与自我标榜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2 ℃ 0
  • 色彩和书法散论

    色彩和书法散论


    人类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色彩为人类自身服务。我们在原始人的遗址中,发现原始人曾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涂染骨器、陶器等。
      古代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5 ℃ 0
  • 作品研究——形态角度的解析与阐释

    作品研究——形态角度的解析与阐释

      中国书法理论与评鉴自东汉崔瑗《草书势》算起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历代书论中,对书法作品与书家的评论,基本上是感觉的表述,诸如“龙跳天门”、“阵马风樯”、“沉 ......

    2013-10-23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1 ℃ 0
  • 尹吉男: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

    尹吉男: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

    我在小的时候喜欢写毛笔字,临过一些帖,当然无非就是唐代那些,欧阳询、虞世南。后来开始写颜真卿,但是死活也不喜欢柳公权,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一看就不喜 ......

    2013-10-23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9 ℃ 0
  • 论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批评之间的关系

    论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批评之间的关系

    对于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批评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人往往在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至少是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一种本质的认识。关于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3 ℃ 0
  • 深入阐释把握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

    深入阐释把握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
    姜岱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书法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宝库的瑰宝,自然又是优秀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华民族几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3 ℃ 0
  • 论书法创作中的五种思维方式

    论书法创作中的五种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是高度组织起来的人脑的一种特殊的机能。人类一切活动都与思维活动分不开,尤其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思必有方,在书法艺术史上,大凡能变,能创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3 ℃ 0
  • 书法:写意抒情方称美

    书法:写意抒情方称美
    任 平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0 ℃ 0
  • 平庸的当代国画家书法

    平庸的当代国画家书法

      翻阅许宏泉主编的《百年中国画家书法》,突出的感觉是,109位现当代画家,能够担负起书法家之名的人仅是蒲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吴湖帆、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3 ℃ 0
  • 书法的现代精神

    书法的现代精神
    郭庆祥
      在现代艺术的价值观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表现是体现现代艺术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现代”一词都不仅仅只是时代上的标识,而是意味着一种个人化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5 ℃ 0
  • 论传统书论中书与字的二重性

    论传统书论中书与字的二重性

      因为书法艺术是由文字书写发展而来的,也因为书法家的走向成家之路是必须由学习文字书写(“学写字”)起步的,所以自古以来(严格地讲,应该说自汉末以来),当人们面对书法这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4 ℃ 0
  • 书法节的意义与书法艺术的大众化

    书法节的意义与书法艺术的大众化

      中华书法艺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书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现在文盲已经鲜见,每个人都要写字。中国字以其独特的魅力自立于世界文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7 ℃ 0
  • 论近30年浙江书协的时代担当与文化自觉

    论近30年浙江书协的时代担当与文化自觉

      早在1983年4月20日,中书协浙江、安徽分会就联合举办了“安徽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浙江展览馆展出安徽100件作品(书法91件,篆刻9件),在安徽博物馆展览浙江作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6 ℃ 0
  • 书法美的创造与形式美的法则

      艺术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集中体现。艺术美集中地体现于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美则是内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08 ℃ 0
  • 气韵生动——书法的生命精神

    气韵生动——书法的生命精神

      “气”是书法品鉴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指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家撷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并通过点线律动以至章法布局的内在节奏,使欣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21 ℃ 0
  • 书法批评的五个维度

      普希金说:“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品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申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书法批评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5 ℃ 0
  • 浅谈草书个人性情表达的基础

    浅谈草书个人性情表达的基础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除去了实用功能,其主要特点就是“传情达意”,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最抽象、最具思想和情感表现力的一种载体,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8 ℃ 0
  • 书法也要“走出去”

    书法也要“走出去”
    周斌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的理念,都有讲求相互尊重、圆通兼容的精神。书法是中华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所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和”的精神。笔者曾 ......

    2013-10-18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2 ℃ 0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