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WWW.ZHSFW.COM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当代古文运动的新文人书法

    书法史上的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它保证了中国文学在发展修辞形式的同时,又防止其走向形式的虚壳和异化。其实质亦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亦即时代性复古和兴盛高潮。
    ......

    2013-11-01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0 ℃ 0
  • 碑帖鉴定中的题跋和印章

    碑帖鉴定中的题跋和印章

    一、题跋和印章的作用
      收藏家往往在拓本前后附页广征金石家的题跋,这些题跋就可以作为鉴别拓本的参考。
      汉《祀三公山碑》,前人著录:乾隆三十四年元氏令得于野坡,因而认为其最早的拓本为乾隆 ......

    2013-11-01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2 ℃ 0
  • 学习书法宁拙毋巧

    两千年前的老子,有“大巧若拙”一说。貌非实是,即是先秦美学的一个充满辩证法的论述。三百年前的傅山,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公然提出了他的审美标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8 ℃ 0
  • 书画中的题跋

    书法家的文学创作,通常是指题跋、论书诗、印文、联语四类。如果就全而言,除论书诗外还有书家题画诗、交游诗、时事诗、咏古诗等其他题咏,散文方面还有游记文、书画杂记文、书札、铭文、碑文等。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62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一)缘起

    一、缘起
    所谓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字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用笔的方法就相当于写字的方法,可以说是书法的核心内容。而用笔的方法,也就包括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三个部分。
    然而,如此简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1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二)误读

    二、误读
    笔法起源于怎样写起来舒服,写出来的效果好看。而写起来舒服,写出来效果好看的实质,是体现生命的意味。如何才能有生命的意味?对于书写过程来说,要有力、有势、有动感;对于书写效果来说,点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2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三)姿势

    三、姿势
    写字,站着写还是坐着写,如何站、如何坐,是一个问题。怎样拿毛笔,是另一个问题。
    前一个问题,可谓之“身法”。古人论述也不少,但没什么争议。很多人谈到身法,要求烦琐,做起来不容易。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31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四)藏露

    四、藏露
    蔡邕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王羲之说:“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褚遂良说:“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划沙,使其藏锋,书乃沉着,常欲透过纸背。”米芾说:“无垂不缩,无住不收。”这是藏锋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03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五)中侧

    五、中侧
    过去老辈人教人写字,常说,笔杆要立直,而且对准鼻尖。这种要求,执行起来实在别扭,至于为什么,学习者不问,即使问了,教学者也说焉不清。实际上,这大概就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解决“中锋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0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六)涩行

    六、涩行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六朝笔法,所以迥绝后世者,结体之密,用笔之厚,最其显著。而其笔画意势舒长,虽极小字,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往。自唐以后,局促褊急,若有不终日之势,此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5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七)紧收

    七、紧收
    姜夔《续书谱》说:“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成为关于收笔的金科玉律。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1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八)方圆

    八、方圆
    方圆有两个指向,其一指起笔;其二指转折。
    关于起笔方圆,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我是不同意、或不赞成所谓画三角形式的方笔起笔的。所谓方笔,乃是侧锋;所谓侧锋,也便是斜向下笔,然后迅速打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31 ℃ 0
  • 谈谈书法临帖中的“意临”

    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学习途径是很特殊的,讲究临幕。而且,不象原帖的临幕也算是临摹,何绍基临摹《兰亭》,不象《兰亭》;吴昌硕临《石鼓》,不象《石鼓》。大凡大师们的.临摹,反而与原帖有差别,这是个发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13 ℃ 0
  • 如何鉴赏书法作品

    对一件书法作品,不同的观赏者会有不同感悟,这里除了书法鉴赏的个人爱好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不同鉴赏层次的问题了。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曲高和寡”,也即“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存在艺术性的高低问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4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九)曲直

    九、曲直
    传王羲之《书论》云: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
    这话是否为王羲之所说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是至理。字是以曲为主的。王羲之说“十曲五直”,依我看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8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十)笔势

    笔法琐谈之10:笔势

    蔡邕《九势》云: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
    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重扑势,义固相同,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2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十一)气韵

    笔法琐谈之11:气韵

    王僧虔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张怀瓘曰:“深识书者,唯见神采。”然而究竟什么是神采,却很难一句话说清。如果酷嗜西人治学方法,会给神采下定义,并论列实现的途径。这其实是公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3 ℃ 0
  • 孟会祥:《笔法琐谈》(十二)无法

    笔法琐谈之12:无法

    四川新都宝光寺,有清人何元普撰联: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我没有见过此联原作,其中“世外人”又有“世间人”、“方外人”的说法, ......

    2013-10-2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0 ℃ 0
  • 重振文人书法

    重振文人书法



    书法是文字的艺术,不是线条或墨块,正如雕塑与建筑不能说是水泥土浆或钢片的艺术一样。
    可是因文字在其他国家并未真正独立,多只是作为语言的记录或仿品,故书法艺术在旁的地方皆不发 ......

    2013-10-25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62 ℃ 0
  • 书法:位高价卑的尴尬

    书法:位高价卑的尴尬

    文鸿
    书法,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谓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与之媲美的。“书圣”王羲之的名字,可能比“画圣”吴道子的名字要响亮得多。然而,在历来的 ......

    2013-10-25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2 ℃ 0
  • 冰火交"炙"困扰书法艺术

    冰火交"炙"困扰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谓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与之媲美的。书圣王羲之的名字,可能比画圣吴道子的名字要响亮得多。然而,在历来的书画市场 ......

    2013-10-25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4 ℃ 0
  • 30年“书法复兴运动”

    30年“书法复兴运动”

    王岳川


    当代中国书法的复兴确立了书法的主体地位,“书法热”成为一个全民文化景观。中国的书法展恐怕是全世界最多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层出不穷。

    三个阶段
    中国书 ......

    2013-10-25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8 ℃ 0
  • 舒同书法学术座谈会纪要

    舒同书法学术座谈会纪要


    李成海:舒同先生从革命时期就来过陕西,也是我们陕西的骄傲,下面由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会员,陕西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谛高亮发言。
      谛高亮:我们今天很荣幸地看到一个老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4 ℃ 0
  • 从“取法民间”到“艺术书法”:自相矛盾的两大书法学术问题

    从“取法民间”到“艺术书法”:自相矛盾的两大书法学术问题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艺术在中国大地上方兴未艾,蓬勃发展。随着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培养了首批书法研究生,使书法从教育学科领域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1 ℃ 0
  • 书法作品中的运动与空间

    书法作品中的运动与空间


    运动的分解
      可视世界的一切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人们对运动性质(速度、方向、轨迹)的感知完全被淹没在对物体完整的视觉印象中,只有当物体能够被大大简化时, ......

    2013-10-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61 ℃ 0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