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刘颜涛 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导师,河南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习篆散言 刘颜涛 学习篆书,学习古文字书法,首先要“好古敏求”。有能在故纸堆的左翻右找、东捡西查中耐得寂寞、孤独的殉道心态,只有如韩愈《答李翊书》中那样“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有甘坐冷板凳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准备,才是能长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篆书学习和研究的根本保障。如是立志也高远,用功也深沉,以自得为火候,以涵养为指归。穷源探本、甘苦历历,而后方能有得。 学习篆书这种古文字书法,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就是“古意”。取法和表现都要围绕“入古”这个核心展开。“古”是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代先贤承前启后不断的积累。以我们所处的时代而言,我们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理智,不是个性而是共性,不是创新而是继承。有了对“古”的敬畏,对传统理法秩序的认同感,我们才能去掉现代人的轻狂和放纵,才能见古人笔墨而起“矜庄”。对于我们从事传统文化艺术者来说,对传统的继承才是当今要务。 习篆之初,入手不宜以用笔率直简净之甲骨,入手不宜以殷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浪漫自由、大朴不雕之金文;入手不宜以“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偏离大篆传统的美化、装饰之书体;入手不宜以流美简略之盟书、简帛;入手不宜以描摹精工为能事而呆板少书写天趣之“玉箸”、“铁线”;入手不宜以侧入尖出、姿媚妖娆而少士大夫气之徐三庚、赵之谦;入手不宜以颇具创造力也很有破坏性的耸肩错位以成习气之吴昌硕晚年篆书。入门选帖,应当选择风格雅正、规矩严密丰富,能更多体现篆书共性规律者为范本。篆书共性规律或者说书体特点即是最早孙过庭《书谱》中概括的“篆尚婉而通”。一句“篆尚婉而通”成为度世金针。一个“婉”字概括出篆体圆曲的基本笔势,婉而愈劲,曲线而能筋强骨健,即如“折钗股”,于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和遒练,圆浑中仍不失润丽和柔媚,所寓之意尽在“圆实凝重”四字之中。通,即气息贯通,骨气洞达,在运笔上是流畅,在美感上是气贯,生动准确地体现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通而愈节,流畅而紧駃,风神毕现。依此按图索骥,即可以《秦泰山刻石》为入手范本,或因其风蚀残泐,也可参以《王福厂书说文部首》和邓石如篆书作导引。而在初期的临摹学习过程中,万万不敢少虔恭敬畏之心,而参以己意妄言“意临”、“神似”之类。临摹学习就是见贤思齐,使自己摆脱固有习惯,“去其本色”,在符合法度的方法上立定脚跟。所以“若初学时,则必欲求其绝相似而几可乱真者为贵,盖古人见法处及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都于临摹时可一一得之于腕下。”(沈宗骞语),由此打好平正安稳的根基后,再临习其余几种秦刻石及汉代“二袁碑”,《开母》、《少室》二阙等小篆名迹,以至《石鼓文》、《墙盘》、《颂簋》、《毛公鼎》等。其中一定要选准一家后,将其吃透,真正的本事掌握多在于精熟于一家或一种碑帖经典。所谓“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当然,也须“返约于博”、“取精于宏”,目光不能狭窄,不但要悠游于晚商和西周金文及秦汉篆书前后相对统一的强显中华民族“正大气象”的气势宏大、泱泱风烈的篆书主脉,进而要关注几千年的篆书流变,要清楚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又走到了什么地方,大视野,才能大思路大借鉴,才能举一而通三,才能对篆书的历史、现状、前途和命运作出科学准确的观察、思考,才能于篆书发展的古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厚积薄发,取精用宏。以博瞻厚积拓展广度,以约取薄发挖掘深度。当然其中更须有淘百家米烹一锅粥的融通能力。 有一代之气运,即有一代之书风,书风随气运为转移。故在篆书学习时,要将其放进所在历史情景中,这样才能真切地把握其原汁原味。一个时代的文字书法风格特征总是与其相应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至具体到其时代的建筑、服饰、器皿的形制、纹饰等有着必然关联。从这种丰厚历史文化的审美意识中把握其篆书的笔意与格调,才能不仅仅得法,而且得“味”。只有“文质相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正本清源,追溯既往书法的文化生态——技与美、技与道的紧密结合,才能使篆书创作得以积极健康的快速发展。
刘颜涛 篆书条幅 召伯循行有旧风,欲寻遗迹燧烟空。那知南国甘棠舍,还望东周离黍宫。
- 上一篇:坚持健康的书法批评
- 下一篇:喜忧参半谈中小学书法教育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