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致全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一封信

蒋含光 2010-05-26 习书随笔 评论

 

致全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一封信

 

张海先生:

读了你们发表在《书法》20104期上的《2009中国书法年度报告》(摘要)后,报告中的很多观点,我都赞成。我认为对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我们还不能估价得太高,这些东西还是留到后人来评价的好。因为现在的二、三十年比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它仅是一个短短的瞬间而已。要说现在就超过了前人多少倍,那就太幼稚,太可笑了。

如果要把现在的状况概括为几句话,那就是展览开得多,出字书的人多,废品更多;爱热闹的人多,懂行的人少;写字的人多,成才的人少。造成这种颓势的原因,不是现在的人不聪明,少智慧。而主要是前届特别是沈鹏先生当主席这一届的误导所至。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首先改变全国书协,及一些管艺术工作的执政者的观念。过去一段时间,沈鹏、刘艺等人,轻视继承,片面强调创新,提出所谓“不创新,就不是艺术”“每次展览若创作无新意,便不能入选”等,将继承当作一种耻辱,将创新当作一种光荣。这是一种不懂艺术,毁灭书法的误导。因此才造成了当前书法的怪象环生,丑态百出的现象。要挽救这种现象,只有针对他们的错误,提倡以继承为光荣,以反继承为可耻的荣辱是非观。

中国书法是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它也是东方所特有的艺术,中国是产生它的故乡,一切顶级精品都产生于中国,这是世界所公认的。它曾经出现过多次的高潮时期,为人类文明创造了不少辉煌的成果。自鸦片战争后,多少外国强盗、艺术掮客,来中国盗宝,一经得手便视为珍藏。我们自己为什么不爱惜、不保护。而偏偏要践踏它。我们说继承,就是要将那些已去逝的伟大作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美的成果,通过后人的手使之重现。中国书法史就是经过这些人的努力重现而延续下来的。当然在这种重现的过程中,不少人由此而得到启发加入了自己的新意,又成了有创意的一代新的高峰。我们如果听历史上大家的自述,无不尊重自己的师承。如唐四家与颜柳、宋四家都能各道其师承关系。如苏东坡从学于徐浩,黄庭坚受启发于瘗鹤铭,颜真卿学字于张旭,王羲之受教于卫夫人及钟繇。赵孟初学宋高宗,后学李北海,再学王右军。这些都是书法史上人所共知的事,他们也从不以学于某人为耻。唯有在沈鹏这一辈人当中,提出学前人即耻之为“书奴”,无创新就不成艺术,便要取消参展资格。于是将前人遗下的精品视为废纸,而将那些惊世骇俗的东西视为宝物。弃古代经典之作不学,嗅评委之气味如绿头苍蝇之追腐肉,名为创新实为模写。而且互相推重、竟蔚为大观。因之将中国书法弄得美丑不分,雅俗无别,是此之类何以示人。数十年后也不知后人将何以视今。如果此风不改,任其为祸,不仅不能继承中国书法之优良传统,还将置中国书法于万劫不复之地。

中国书法既为联合国订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绝不是指现代的状况而言,而是肯定其历史的过去。过去我们既然无知的否定了历史,现在就应当改正过来,过去坚持传统锲而不舍的人被一概否定,现在便应当很好尊重。否则风气不变,礼仪不改,口头尊重传统,行动仍然我行我素,必然一切都成空话。人人都知道学好传统难,鬼画桃符小儿皆可为。如都同等相待,谁不愿弃难从易。似此而行欲见大功难矣哉。

全国书协虽为群众组织,但仍众望所系,希执骚坛牛耳诸公,能不负人望,亦不负于时代。你们在“官来了”一部份中批判了官本位主义的谬误。希能吸取教训,应有自知之明,不能者后学亦不为晚,能者亦不可自肆其权,如沈鹏、刘艺一类人应当引以为训。

我平生爱书,八十二岁却一无所成。但耿耿此心,仍不见改。积数十年的观察,提一得之见,如有不妥敬希鉴谅。

文安

 

遂宁市书协名誉主席

           蒋含光

于四川遂宁市育才路147号之无名书屋

                       2010419

Tags:致全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一封信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