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山阴道上----王丹
作者:沃兴华 
     认识王丹已经十五六年,认识他作品的时间更早。那时他年少气盛,全部精力投掷于书法绘画和篆刻,经常办展览,影响很大。我至今还保存着他寄赠的两份展览会目录,上面的作品曾给我不少启发和激励。
  最近,王丹来上海,给我看两册作品集的打印稿,书画印萃编,琳琅满目,匆匆一阅,感觉如王子敬走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我们谈起写字,对取法的转益多师,创作的困兽犹斗,彼此深有同感。临别,他希望我为集子写几句评论,我答应了。
     王丹的书画作品题材广、面貌多,山水人物,正草篆隶,环肥燕瘦,灿然错陈,如果要从表现形式上加以综述,并给予一个中肯的评论,很难。而且,我觉得他目前正处于『在能上』的阶段,不断进取,奋勉精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前途未可限量。过早的评论,恐怕不会很确切的。左思右想,实在写不出评论,只能表示一下自己的祝愿,希望他能继续保持和发扬狂狷精神,(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取法的理解尽可能深入一些,自我的阐释尽可能精到一些。
     相对书画,王丹的篆刻比较成熟,个性鲜明,风格强烈,尤其是陶印,无论印文还是印纽,浑厚豪放,粗犷朴实,洋溢着泥土气息,寄寓着博大精神。分析他的陶印,应该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供篆刻创新者借鉴的。然而,我不谙此道,无能为力。只好就自己的直觉,  一方面表示由衷的喜欢,  一方面想如果按我性子去做的话,还会在字法上更加随意,章法上更加奇肆,刀法上更加放逸。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贴近陶印的材质属性,符合陶印的精神实质,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陶印的风格面貌与金、银、玉、石和象牙的印章彻底区别开来,在印学史上别开生面,蔚为大宗。
                                                         
                                                       (沃兴华 上海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

- 上一篇:黄秋实:从方寸之间到三尺讲台----刘银鹏篆刻
 - 下一篇:印章使用讲求“四美”
 
猜你喜欢
- 2013-10-24 浑融无迹 圆通自然——王丹篆刻简论
 - 2006-07-06 北京:山阴道上行——赵雁君书法展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