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中国当代篆刻史 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篆刻艺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一批在民国时期有影响的篆刻名家进入了新中国。如沙孟海、朱复戡、钱瘦铁、邓散木、陈巨来、诸乐三、来楚生、韩登安、谢梅奴、陈大羽、顿立夫、罗福颐、单晓天、钱君匋、方去疾等,这是新中国成立第一代篆刻名家。由于“文革”十年浩劫,使篆刻艺术的发展停滞不前,一批篆刻家相继去逝。也有一批篆刻家劫后余生,对八十年代初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沙孟海、朱复戡、诸乐三、罗福颐、顿立夫、方去疾、钱君匋、陈大羽、刘江等。到了八十年代末篆刻艺术出现繁荣活跃的景象。名家辈出,如韩天韩、石开、王镛、陈茗屋、熊伯齐、李刚田、童衍方、黄惇、林健、刘一闻、崔志强等,成为新中国第二代篆刻艺术名家。有了这一批中青年的崛起,全国掀起了“篆刻热”,据《中国印学年鉴》(西泠印社出版)统计,仅1986年至1992年的5年间,全国性篆刻展共65次,国际性篆刻展55次,地区性展览达330多次。其繁荣景象及盛况可见一斑。
篆刻艺术教育由过去的师承关系,到院校招收篆刻艺术专业。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南京艺院、复旦大学、无锡艺专等。
(1) 钱瘦铁
钱瘦铁(1897-1967),名厓,字叔厓,江苏无锡人,篆刻得吴昌硕亲授,苍劲拙朴,险峻奇崛(如图121)。与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大炘)同誉“江南三铁”,有《瘦铁印存》行世。
(2) 邓散木
邓散木(1898-1963)号粪翁,别号钝铁、老铁,自署一足。楚狂人、无外居士、山人居士。篆刻由浙派入,力追秦汉玺印,早岁得李肃之发蒙,壮年师事赵古泥。复从封泥、陶文、瓦甓文字汲取营养,章法多变,印风雄奇朴茂,对当代印坛影响较大。著有《 篆刻学》。
(3) 沙孟海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别署石荒、沙村、兰沙。浙江鄞县人。早年从冯君木学习古文,篆刻师赵时棡,1925年师事吴昌硕,对金石、文字学颇有研究。他的篆刻以秦汉为本,取古玺之法,参以秦权量诏版的瘦硬与明清流派印的清穆稳健相结合,印风雄强奇崛(如图120),曾任西泠印社社长。著有《印学概论》、《印学史》、《兰沙馆印式》、《沙村印话》、《近三百年的书学》等。
(4) 来楚生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字凫,又字初生,号负翁、然犀、一支、非叶等,浙江萧山人。寓居上海,书画印皆精,他的篆刻以雄厚的古玺汉印为基础,辅以对晚清流派印及吴昌硕的篆刻研究较深。能融会贯通,自出机杼,乍看似粗头乱服,实则美不胜收。刀法多变,不拘小节,通过破残斑驳来表现古朴浑厚,开一代印风。其肖形印得汉画像之堂奥,多作佛像,大都粗犷洗练,突出意和神。行草印款施刀如运笔(如图122)。有《来楚生印存》、《然犀室肖形印印存》、《来楚生印谱》行世。
(5) 陈巨来
陈巨来(1904-1984),名斝,号縞斋、又号安持,别署安持老人,浙江平湖人。刻印以工细精致雅洁而著称。初从陶惕若,旋入赵叔孺门下。早岁对程邃、汪关、巴慰祖的印下过功夫,后致力古玺和秦、汉印,尤以元朱文尽力最多。印文娟美,分朱布白规矩工稳,用刀劲拔而极尽细致。赵叔孺誉之为:“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圆朱文为近代第一”。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国内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收藏印多出其手。他的印章清雅明快,秀挺绰约,流转圆美,婀娜多姿(如图123)。70年代以后,凡作圆朱文印者,莫不以陈氏为楷模,上海印坛尤为显著。著有《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话》、《安持精舍印冣》等。
(6) 韩登安
韩登安(1905-1976),原名竞,字仲铮,别署耿斋,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受其庭训,熟习《说文解字》,1930年拜王福厂为师,篆刻由徐三庚一路入手,后专攻浙派,汲取秦汉古印及明清各家,搏众家之长,法度严谨,典雅工稳,细朱文印,人称绝艺(如图124)。
(7)罗福颐
罗福颐(1905-1981),字子期,又署紫溪、梓溪,浙江上虞人,为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之子,少得家学,18岁出版《古玺汉印文字征》,他的篆刻宗秦汉玺印,风貌挺秀有致,典雅古朴,工整而不板滞(如图125),著有《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玺印概论》。
(8) 钱君匋
钱君匋(1906-1998)原名瑭,号豫堂,别署冰壶、冰壶词客。浙江桐乡人。擅书画、篆刻、文学、音乐、书籍装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篆刻曾师从赵叔孺,以秦汉为宗兼师清末诸家,善作巨印。刀法爽利,笔势酣美,印风得力商周青铜器,古朴典雅。边款真、草、篆、隶兼备,喜作长款,其狂草边款,刀味、笔味并存,独具面目(如图126)。曾为西泠印社副社长。有《钱君匋印存》、《钱君匋篆刻选》、《钱君匋刻书画家印谱》、《中国玺印源流》(合作)、《长征印谱》、《鲁迅印谱》行世。
3、 印学社团
从民国初期到当代篆刻艺术处于一个繁荣时期,印坛十分活跃,其原因之一,主要是八十年代初各省纷纷成立印社,极大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从民国二年(1913)西泠印社正式成立至今87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台湾地区成立印社325个,印人约 9600。
- 上一篇:雄浑朴茂的吴昌硕印风
- 下一篇:20世纪的鸟虫篆印创作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15-03-13 金陵篆刻王刻章上万枚 50斤石头刻“印王”
- 2015-03-13 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西方藏家
- 2015-03-13 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品知识产权论坛将在京举行
- 2015-03-12 尤仑斯男爵所藏中国当代艺术品将亮相拍卖
- 2015-03-11 苏富比秋拍:中国当代艺术品能否持续上扬
- 2015-03-11 苏富比秋拍:中国当代艺术品能否持续上扬
- 2015-02-10 81枚大佛印石背后:80后篆刻家的执着与责任
- 2015-02-10 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2015-02-02 谢纪元书法篆刻展在西安开展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