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即将消失的技艺——永春纸织画 图

兰亭书童 2011-07-07 画闻 评论


    (1)7月6日,一名艺人演示永春纸织画制作过程。  


    永春纸织画产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工艺画,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制作时用特制的裁刀将宣纸上绘好的图画裁成2毫米宽的细纸条,头尾不断,作为经纸条;再将白色宣纸切成宽度相等的细纸条,作为纬纸条;然后用特制的织机,双梭交穿,将经、纬细纸条织成经纬隐现,纸痕纵横的纸织画;最后,根据画面需要,填补颜色,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永春的纸织画技艺,解放前是家传不外传。解放后,政府曾拨款专项培养纸织画工艺人才,但由于工序繁琐,销售量小等特点,学艺之人日趋减少,制作技艺高的工艺师更是凤毛麟角,此项技艺目前已濒临失传



    (2)7月6日,永春县纸织画老艺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文虎在绘制纸织画草图。  


    永春纸织画产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工艺画,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制作时用特制的裁刀将宣纸上绘好的图画裁成2毫米宽的细纸条,头尾不断,作为经纸条;再将白色宣纸切成宽度相等的细纸条,作为纬纸条;然后用特制的织机,双梭交穿,将经、纬细纸条织成经纬隐现,纸痕纵横的纸织画;最后,根据画面需要,填补颜色,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永春的纸织画技艺,解放前是家传不外传。解放后,政府曾拨款专项培养纸织画工艺人才,但由于工序繁琐,销售量小等特点,学艺之人日趋减少,制作技艺高的工艺师更是凤毛麟角,此项技艺目前已濒临失传。



    (3)7月6日,永春县纸织画老艺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文虎将纸织画粘合在编制架上,准备进行编织。  


    永春纸织画产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工艺画,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制作时用特制的裁刀将宣纸上绘好的图画裁成2毫米宽的细纸条,头尾不断,作为经纸条;再将白色宣纸切成宽度相等的细纸条,作为纬纸条;然后用特制的织机,双梭交穿,将经、纬细纸条织成经纬隐现,纸痕纵横的纸织画;最后,根据画面需要,填补颜色,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永春的纸织画技艺,解放前是家传不外传。解放后,政府曾拨款专项培养纸织画工艺人才,但由于工序繁琐,销售量小等特点,学艺之人日趋减少,制作技艺高的工艺师更是凤毛麟角,此项技艺目前已濒临失传。



    (4)7月6日,一名艺人在演示纸织画——裁切分离步骤。  


    永春纸织画产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工艺画,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制作时用特制的裁刀将宣纸上绘好的图画裁成2毫米宽的细纸条,头尾不断,作为经纸条;再将白色宣纸切成宽度相等的细纸条,作为纬纸条;然后用特制的织机,双梭交穿,将经、纬细纸条织成经纬隐现,纸痕纵横的纸织画;最后,根据画面需要,填补颜色,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永春的纸织画技艺,解放前是家传不外传。解放后,政府曾拨款专项培养纸织画工艺人才,但由于工序繁琐,销售量小等特点,学艺之人日趋减少,制作技艺高的工艺师更是凤毛麟角,此项技艺目前已濒临失传。



    (5)这是7月6日拍摄的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产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工艺画,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制作时用特制的裁刀将宣纸上绘好的图画裁成2毫米宽的细纸条,头尾不断,作为经纸条;再将白色宣纸切成宽度相等的细纸条,作为纬纸条;然后用特制的织机,双梭交穿,将经、纬细纸条织成经纬隐现,纸痕纵横的纸织画;最后,根据画面需要,填补颜色,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永春的纸织画技艺,解放前是家传不外传。解放后,政府曾拨款专项培养纸织画工艺人才,但由于工序繁琐,销售量小等特点,学艺之人日趋减少,制作技艺高的工艺师更是凤毛麟角,此项技艺目前已濒临失传。

Tags:永春   技艺   消失   纸织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