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先是李小山说中国画穷途末路,后来,又有名家说,中国画笔墨等于零。捅了马蜂窝,讨论又开始了。
本来,中国画形式既是内容,风格就是人,无须废话,就算笔墨等于零,一切还要从零开始。
再后来,又有人提出传统中国画不可取,无藏身之地,是废纸。于是又有一争。
不知为何,关于中国画讨论的命题,倒是有点像说书匠的惊堂木——拍案惊奇,然后开讲。不同的是,说书先生肚子里有故事,是一言堂,而今天的宣讲者,不知他有何主张,故只能是群言堂,七嘴八舌,吵吵闹闹,各执己见,大声嚷嚷,有点像起哄。文章也多,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有玄虚的,有实在的,有高明的,有卑微的。理论家们都挺忙。
画家们不能空口清谈,只能往前走,也不管山重水复,也不管穷途末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画家实际上也在思考,有时候直觉性的体验感悟或许更接近真理。
展览很多,画很多,画家画作层出不穷,中国画坛繁荣兴旺,而且多元化。
按画家的艺术取向大致分分,可以归为三种类型。
一是延续传统,做故纸堆里的整理发掘。
传统是宝藏。现在大家认为的传统,已经是很宽泛的了,并不仅指宋元以来的主流水墨画,也不仅指“五四”以后的改良中国画。沿着传统走下去,也是一条很有意思的路子,纵深发掘,可汲取的东西很多,有巨人肩膀可攀,比自个儿在一旁蹦跳起点要高。可做的事也很多。我记得有大哲学贤人指出,倘取唐风宋韵,掺和敦煌灿烂色泽,或能创造出新的中国画,挺宽阔的一条路子。固然,古人悠闲,诗书画印都会,但是今人视野开阔,中外兼顾,眼光自有不同。眼界不同,笔下自然会有分别。我也认为,中国画尤如围棋,是个高尚的智力游戏,其材质也简略,其变化也无穷。千载之下,聪明才智之士,沉浸其中,作精神锻炼,智慧陶冶,其乐也融融。所以,元四以后有明四家、清初六家、扬州八怪、金陵八家,近现代在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气脉不散。
二是搞“洋务运动”。
国家开放,新潮涌来,五光十色,令人眩目。现代、后现代、装置艺术,行为种种,万花筒。今日的中国画家,有点像早年人们译名著,林语堂谓之曰汉语欧化,有点生硬。新诗也有可看的,有感觉,但毛病是停留在感觉层面,浮光掠影,不得深入,不得深刻。搬弄现代水墨,画面给人的感觉总体上还是外国人的,有现代感是其好处,但拿来之后,本土化不够。
再就是名目的提出,如“实验”类的字样,等于在说,我这还不行,我试试看的。不大自信,缺少中国气派。话说回来,尝试总是可贵的,他们的画作,给大家提供了视觉上、形式上拓展的可能性,他们是先行者,是后来人的铺路石。反思之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过后,真正留得住的,留在文学史上的,不是文学青年,而是那些吃透传统文化,有底蕴、继承发展的一路人物。他们并不急着要和外国接轨,却反而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品到今日,都还站得住脚跟。
那么在今日的中国画坛,应该也有这类画家。
这三种类型的画家,简而言之,是继承创新的,这类画家人数最多。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讲了两个内容,第一是要有笔墨;第二,笔墨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的前辈有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徐悲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得就不错,影响了一代人。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做得也不错。在体、用上,各人把握不同,有的偏西洋,有的偏中式,有的偏造化,靠写生支撑。这里要看到,他们的传统功夫不错,至少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还要看到他们共同关注的是自然中讨生活,重视写生。 “师古人,师造化”,造化给人启发,逼着画家用自己的方式画,画着画着,就画出来了。成功的“师我心”的画家还没有,就形式的特立独行上抑或师心境界的层次上,都还不曾看见“青藤”和“八大”式的人物画作。岔开一句话,中国画真是魅力无穷,每当我打开徐渭、董其昌的画册,总是觉得受到刺激,前人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令我震颤。愿我们也能画得更好一些,让“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则吾心足矣。
我们这一代的画家开始走向成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不少人有了主见,再穿唐装。这个倾向是在最近。
中国画生命力强大,画中国画的人很多,学院派、画院派、南派、北派,老画家、新文人,各自为营又互生互长,中国画坛热闹得很,中国画无疑有路,中国画柳暗花明。
- 上一篇:岭南画派精品超10万元/平方尺
- 下一篇:中国美术家协会2007年度新会员名单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6 2015深圳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开幕
- 2015-03-15 齐白石艺术身份引争议 为中国拍卖业晴雨表
- 2015-03-15 “山水重庆”中国画创作活动启动
- 2015-03-15 中国画海第一人来晋邀人“看海”
- 2015-03-13 谈中国画的“画理”与“画法”
- 2015-03-13 刻在黄龙玉上的“中国画”
- 2015-03-12 中国画离毕加索有多远
- 2015-03-02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画课程高级研修班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 2015-02-02 国家画院举办“笔墨新体”展:彰显中国画写意精神大美意蕴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