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刘再兵的篆刻艺术-苏大椿
作者:刘再兵
说起再兵的篆刻艺术那要追述到80年代中后期,1987年,我受聘为一个书法班教学,班上一共有30来人,大多数是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学生,班上只有再兵最小,正在上中学。我在授完书法课之余,为他们讲授了篆刻的源流、秦汉印风格、西泠八家流派等等,并传授怎样治印?怎样写印搞?怎样上石?以及刀法的运用,再兵是最感兴趣的一个,从那时起,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临习秦汉印为日课,经常利用晚上骑自行车到家里来虚心讨教,进步神速。
再兵的篆刻可谓取法高古,有很深厚的秦汉印功底,并将秦汉印的字形结构、古人的审美情趣悉心掌握,为己而化之;对明清的篆刻也努力学之,特别对赵叔孺、王福庵用工最勤;对现代陈巨来、徐无闻的篆刻也细心揣摩,多有心得。其作品以秦汉印为源头,以“赵、王”为依托,走“陈、徐”清新典雅的道路,逐步形成了精工、典雅、简洁、劲健的风格。
观其作品,不管是朱文还是白文,再兵从不求奇、求怪,追求时尚,而是以自然而为之,以平淡而对之。在古人的作品中寻求自我,找到自我。正如先师徐无闻诗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使通神。坡公此语真三昧,不创新时自创新”。在印面的设计上,他尽量做到“仔细”、想的“周到”,对文字的组合进行反复推敲,使其达到妥帖而整饬;在文字的使用上,从不随心杜撰,而是查阅工具书,找出出处,有理有据,做到严谨;再用刀上,冲切游刃有余,显示了对度的把握,使整个印面充满活力,线条干净而有张力。
篆刻这门艺术,在古人看来,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为。而就是这门“雕虫小技”,使多少文人雅士孜孜追求,代代传承。传承着中国的古老文化,传承着中国文人对中国书画表现的完美追求。就是这代代追求,才使“雕虫小技”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今天绽放出它奇特的光芒。
- 上一篇:当今篆刻印坛名家现状分析
- 下一篇:篆刻艺术美在哪里?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黄宾虹先抑后扬的百年艺术之旅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国博邀网络名人领略中外艺术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