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罗芙奥2007春拍台北现场
自“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一个跳跃发展的时期。以最早开辟油画雕塑专场的中国嘉德为例,2003年之前一般每场拍卖成交额不过千万,本年度则分别达到1,940万和1,458万元。接下来更是以每场40%、83.4%、105%的增长率高速攀升,并于2005年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其成交额便在亿元徘徊不前,成交额分别比上一场下降5.7%和6.2%,2007年春拍成交额又攀升至1.76亿,为迄今最高。
以上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今当代艺术市场这些年的走向:在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迎来了它的盈利时期,伴随着市场的高速成长,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于是,整个市场于2006年秋进入中期调整,2007年又在全球范围创下多项价格纪录。
写实主义
学院写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徐悲鸿、颜文樑等人,当年被称作“官学派”,即所谓“学院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徐悲鸿的教学体系同苏联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我们发展出了中国所独有的“革命浪漫主义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文革”结束后,陈丹青初开重师欧洲之先河,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则以写实技法掀起一股“新古典主义”风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院派。可以说,在1980年代初中期,一切“反苏”的艺术,都具有先锋性,均可被纳入当代艺术的范畴。
从拍卖市场来看,2005年是写实画类作品价格井喷的一年。这一年,靳尚谊的《小提琴手》、忻东旺的《早点》、艾轩的《二月的午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进城三》分别以363万、225.5万、363万、418万人民币成交,创下画家各自拍卖的纪录。其中,王沂东的新作《深山里的太阳》更是拍出506万的高价。
进入2006年春写实主义作品同样价格不菲:王沂东《新娘》487.6万、《醉新郎》418万、《初雪》341万,靳尚谊《藏女》429万,艾轩《白光慢慢滑落》313.5万、《凝视》341万、《鸽子飞离分水岭》487.6万。2007年春拍,陈逸飞的《黄河颂》4032万元创下内地油画拍卖纪录,同时这也是全球华人油画价格的第三高。靳尚谊的《画僧髡残》1600余万元,也使蜚声1980年代画坛的“中国新古典主义画派”迎来了它的千万元纪录。杨飞云小小一幅《十九岁》(100×80cm)也拍至459.2万元的高价……从价格上来说,写实绘画并未如人们之前想象的那样价格陡然回落,且略有攀升。然而,市场毕竟发生了调整:靳尚谊、杨飞云等名家作品同样流标,一般性的写生、应酬之作不被藏家认可;与此同时,名家名作、具有美术史价值的作品始终价格坚挺,且不断攀高。具有里程碑式的精品,总有其归宿。无论写实,还是其他风格作品,收藏的关键在于精,在于定价合理。
先锋性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般把1979年在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的“星星美展”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八五”新潮轰轰烈烈,至“八九现代艺术大展”全面展示,而一声枪响,风劲十年的现代艺术转入低潮。自1990年起,又以新学院派的模式温和转向,他们是以刘小东为代表的“新生代”和以方力均为代表的“泼皮现实主义”。
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形成,真正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是外力的推动造就了这个市场,这同整个当代艺术创作的起步基本一致。我们还可追溯到1990年,本年度,纽约《时代周刊》曾经刊发过中国当代艺术专号,主要采访了批评家栗宪庭等人。杂志封面选用的是方力钧的作品,作者颇有意味地写道:“这不是一声哈欠,这是解救中国的一声怒吼!”实际上,他们是按照操作前苏联先锋艺术的模式来操作中国当代艺术。至后来,有香港汉雅轩、少励画廊等不断推动中国前卫艺术。
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大举登上国际舞台。本年度,由栗宪庭、张颂仁策划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POST 1989: NEW ART IN CHINA)先后在香港、澳洲、美国巡回展出。之后,部分艺术家又参加了圣保罗双年展。同一年,大陆艺术家方力钧、喻红、张培力、王友身等首次进入西方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巨的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通过策展人塞曼把中国当代艺术家大举推出,20位艺术家参加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数量超过了意大利或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因之获得更广范围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进一步成长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新的收藏者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这是一个挑战、梦想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生产的链条已然初步形成:“美术学院-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媒体-画廊-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实际上,在西方,往往这一模式还被简化为:“评论家-媒体-收藏家”。这是一个有效的小众机制,虽然在中国还不够成熟完备。它开始同既往拉开距离:时下市场当红的艺术家几乎都是靠旧有的美院、美协、美展系统培养出来,下一轮将主要靠画廊、批评家、收藏家等力量来推动,这是我们的机遇所在,也是成就梦想的所在:以中国自己的力量来推出新时代的属于中国与世界的大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什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海内外藏家在一年多迅速推出一些艺术明星,俨然时尚:2005年春的王沂东、艾轩,秋日的刘小东、陈丹青;2006年春转至张晓刚、方力钧、周春芽,2007年的曾梵志、岳敏君等。画家们的画价迅速飙升至一个高点,此时入藏或非对每位藏家都合适,不是艺术家们的作品不好,而是从众起舞不足取,且收藏是建立在个人喜欢基础之上的学术与财力的均衡。从经济学角度,《史记·货殖列传》里的名言“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古人朴素而智慧的道理至今有效。
那么,在成名艺术家价格日高的市场行情下,如何确定自己的收藏取向呢?个人认为,不管实力何如,如欲下一轮收藏获得成功,均需剑走巧锋,寻得蹊径,从而获得成功。以下几类或可关注:
一、可进入美术史的艺术家、艺术作品。
此类作品对于学术储备良好、资金雄厚的公私美术馆、收藏家、基金会尤为适宜。这其中以参加重要展览、重要美术史著述的作品为主。重要的展览包括星星美展(1979,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北京)、广州油画双年展(1992)、新生代艺术展(1991,北京)、后八九中国现代艺术展(1993,香港)等等。美术史著作则有《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赵力、余丁主编)、《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90-1999》(吕澎)、《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以及海内外重要展览的图录等等。(下转第13 版)
在成名艺术家价格日高的市场行情下,如何确定自己的收藏取向呢?个人认为,不管实力何如,如欲下一轮收藏获得成功,均需剑走巧锋,寻得蹊径,从而获得成功。
自“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一个跳跃发展的时期。以最早开辟油画雕塑专场的中国嘉德为例,2003年之前一般每场拍卖成交额不过千万,本年度则分别达到1,940万和1,458万元。接下来更是以每场40%、83.4%、105%的增长率高速攀升,并于2005年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其成交额便在亿元徘徊不前,成交额分别比上一场下降5.7%和6.2%,2007年春拍成交额又攀升至1.76亿,为迄今最高。
以上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今当代艺术市场这些年的走向:在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迎来了它的盈利时期,伴随着市场的高速成长,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于是,整个市场于2006年秋进入中期调整,2007年又在全球范围创下多项价格纪录。
写实主义
学院写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徐悲鸿、颜文樑等人,当年被称作“官学派”,即所谓“学院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徐悲鸿的教学体系同苏联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我们发展出了中国所独有的“革命浪漫主义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文革”结束后,陈丹青初开重师欧洲之先河,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则以写实技法掀起一股“新古典主义”风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院派。可以说,在1980年代初中期,一切“反苏”的艺术,都具有先锋性,均可被纳入当代艺术的范畴。
从拍卖市场来看,2005年是写实画类作品价格井喷的一年。这一年,靳尚谊的《小提琴手》、忻东旺的《早点》、艾轩的《二月的午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进城三》分别以363万、225.5万、363万、418万人民币成交,创下画家各自拍卖的纪录。其中,王沂东的新作《深山里的太阳》更是拍出506万的高价。
进入2006年春写实主义作品同样价格不菲:王沂东《新娘》487.6万、《醉新郎》418万、《初雪》341万,靳尚谊《藏女》429万,艾轩《白光慢慢滑落》313.5万、《凝视》341万、《鸽子飞离分水岭》487.6万。2007年春拍,陈逸飞的《黄河颂》4032万元创下内地油画拍卖纪录,同时这也是全球华人油画价格的第三高。靳尚谊的《画僧髡残》1600余万元,也使蜚声1980年代画坛的“中国新古典主义画派”迎来了它的千万元纪录。杨飞云小小一幅《十九岁》(100×80cm)也拍至459.2万元的高价……从价格上来说,写实绘画并未如人们之前想象的那样价格陡然回落,且略有攀升。然而,市场毕竟发生了调整:靳尚谊、杨飞云等名家作品同样流标,一般性的写生、应酬之作不被藏家认可;与此同时,名家名作、具有美术史价值的作品始终价格坚挺,且不断攀高。具有里程碑式的精品,总有其归宿。无论写实,还是其他风格作品,收藏的关键在于精,在于定价合理。
先锋性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般把1979年在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的“星星美展”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八五”新潮轰轰烈烈,至“八九现代艺术大展”全面展示,而一声枪响,风劲十年的现代艺术转入低潮。自1990年起,又以新学院派的模式温和转向,他们是以刘小东为代表的“新生代”和以方力均为代表的“泼皮现实主义”。
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形成,真正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是外力的推动造就了这个市场,这同整个当代艺术创作的起步基本一致。我们还可追溯到1990年,本年度,纽约《时代周刊》曾经刊发过中国当代艺术专号,主要采访了批评家栗宪庭等人。杂志封面选用的是方力钧的作品,作者颇有意味地写道:“这不是一声哈欠,这是解救中国的一声怒吼!”实际上,他们是按照操作前苏联先锋艺术的模式来操作中国当代艺术。至后来,有香港汉雅轩、少励画廊等不断推动中国前卫艺术。
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大举登上国际舞台。本年度,由栗宪庭、张颂仁策划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POST 1989: NEW ART IN CHINA)先后在香港、澳洲、美国巡回展出。之后,部分艺术家又参加了圣保罗双年展。同一年,大陆艺术家方力钧、喻红、张培力、王友身等首次进入西方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巨的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通过策展人塞曼把中国当代艺术家大举推出,20位艺术家参加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数量超过了意大利或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因之获得更广范围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进一步成长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新的收藏者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这是一个挑战、梦想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生产的链条已然初步形成:“美术学院-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媒体-画廊-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实际上,在西方,往往这一模式还被简化为:“评论家-媒体-收藏家”。这是一个有效的小众机制,虽然在中国还不够成熟完备。它开始同既往拉开距离:时下市场当红的艺术家几乎都是靠旧有的美院、美协、美展系统培养出来,下一轮将主要靠画廊、批评家、收藏家等力量来推动,这是我们的机遇所在,也是成就梦想的所在:以中国自己的力量来推出新时代的属于中国与世界的大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什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海内外藏家在一年多迅速推出一些艺术明星,俨然时尚:2005年春的王沂东、艾轩,秋日的刘小东、陈丹青;2006年春转至张晓刚、方力钧、周春芽,2007年的曾梵志、岳敏君等。画家们的画价迅速飙升至一个高点,此时入藏或非对每位藏家都合适,不是艺术家们的作品不好,而是从众起舞不足取,且收藏是建立在个人喜欢基础之上的学术与财力的均衡。从经济学角度,《史记·货殖列传》里的名言“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古人朴素而智慧的道理至今有效。
那么,在成名艺术家价格日高的市场行情下,如何确定自己的收藏取向呢?个人认为,不管实力何如,如欲下一轮收藏获得成功,均需剑走巧锋,寻得蹊径,从而获得成功。以下几类或可关注:
一、可进入美术史的艺术家、艺术作品。
此类作品对于学术储备良好、资金雄厚的公私美术馆、收藏家、基金会尤为适宜。这其中以参加重要展览、重要美术史著述的作品为主。重要的展览包括星星美展(1979,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北京)、广州油画双年展(1992)、新生代艺术展(1991,北京)、后八九中国现代艺术展(1993,香港)等等。美术史著作则有《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赵力、余丁主编)、《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90-1999》(吕澎)、《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以及海内外重要展览的图录等等。(下转第13 版)
在成名艺术家价格日高的市场行情下,如何确定自己的收藏取向呢?个人认为,不管实力何如,如欲下一轮收藏获得成功,均需剑走巧锋,寻得蹊径,从而获得成功。
- 上一篇:精致残器收藏正当时
- 下一篇:清代雕母 拍场“贵”族
猜你喜欢
- 2015-03-18 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看好收藏品升值潜力 天津市民爱上收藏
- 2015-03-17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国内收藏会所鱼龙混杂 多打高端招牌牟利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