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青铜器辨伪的简便方法

兰亭书童 2007-07-16 收藏资讯 评论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生活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钺、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还有带钩、先秦钱币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介绍几点简单的方法: 


  1、闻味、手搓: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2、看锈色:


  


  (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绿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而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需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经历千年的标准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3、辨声: 


  (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沉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作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4、细察材质:赝品为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选好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若用20倍以上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发现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Tags:青铜器   简便   方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